时间
2023年12月26-28日
地点
西安建国饭店
官网
https://b2b.csoe.org.cn/meeting/SOC2023.html
(点击“阅读原文”直达)
会议背景
空间激光通信是以激光为载波,在空间实现语音、图像和数据等信息无线传输的通信方式,具有通信速率高、通信容量大、抗干扰能力强、抗截获能力强、体积小、重量轻和功耗低等优点。在军事保密信息传输、民用应急信息传输、电磁干扰下信息安全传输和空间信息网络建设等方面均有迫切需求。
空间光通信技术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技术,可用于星间、星空、空空、空地等多种链路中,并逐渐向深空和海下通信扩展。目前,全国有多家单位进行了空间激光通信的关键技术研究、样机研制以及野外动态试验,取得了良好的成果。当前,空间激光通信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高速率、网络化、多用途、一体化和多谱段等方面。本研讨会旨在汇聚从事空间光通信的专业人员开展学术交流,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个展示前瞻性观点,探讨关键技术的平台。
组织机构
主办单位
中国光学工程学会
承办单位
中国光学工程学会
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
联办单位
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(503所)
支持单位
exail(原ixblue)
三英精控(天津)仪器设备有限公司
重庆市巅慧科技有限公司
Cailabs SAS
大会主席
吕跃广 中国工程院院士
姜会林 中国工程院院士
周志成 中国工程院院士
张 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
蓝羽石 中国工程院院士
大会执行主席
谢小平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
李 立 研究员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
马 晶 教 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
常呈武 正高工 北京空间信息传输中心
赵尚弘 教 授 空军工程大学
佟首峰 教 授 长春理工大学
程序委员会
主席:
孙晨华(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网络通信研究院)
孙建锋(上海卫星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)
汪 伟(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)
刘建国(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)
幺周石(浙江大学)
陈山枝(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)
金贤敏(上海交通大学)
伍 剑(北京邮电大学)
委员:
迟 楠(复旦大学)
陆朝阳(中国科学技术大学)
陈 智(电子科技大学)
王兴军(北京大学)
艾 勇(武汉大学)
谢 鹏(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)
谭庆贵(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)
汪 勃(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)
刘 超(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)
薛 彬(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)
韩俊锋(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)
崔大健(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四研究所)
梅海平(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)
董科研(长春理工大学)
邬双阳(中电科集团第二十七研究所)
元秀华(华中科技大学)
周田华(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)
徐 敬(浙江大学)
陶 滢(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与导航卫星总体部)
刘 波(南开大学)
议题方向
(报告人更新中)
专题一
空间信息网络体系架构与协议
专题主席:
孙晨华(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网络通信研究院)
赵尚弘(空军工程大学)
报告人:(音序)
常呈武(北京空间信息传输中心)–面向6G的天地一体网络发展趋势及思考
金 野(北京大学)
刘立祥(中国科学院软件所)–星链网络解析与仿真推演
陆 洲(中电科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天基所)
梅 强(中国卫星互联网公司)
谌 明(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九院704所)–激光星间链路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
孙晨华(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网络通信研究院)–未来天基网络架构与协议发展探讨
文霄杰(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(503所)–大规模空间网络仿真技术
杨 力(大连大学)
张更新(南京邮电大学)–低轨大规模星座波束管理与资源调度
赵尚弘(空军工程大学)–面向卫星互联网的激光通信技术进展与挑战
周必磊(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)
专题二
空间光链路建立与高速光传输技术
专题主席:
孙建锋(上海卫星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)
汪伟(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)
报告人:(音序)
陈 祥(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)
董科研(长春理工大学)
孟佳成(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)–星载光交换技术及在轨验证
汪 伟(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)–卫星激光链路全光接入与中继技术研究
汪相如(电子科技大学)–液晶在卫星激光通信系统中的应用
吴世臣(南京英田光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)
邬双阳(中电科集团第二十七研究所)
杨 雷(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)–深空激光通信高灵敏度信号处理关键技术
于思源(哈尔滨工业大学)–非定轨平台激光链路系统技术
于笑楠(长春理工大学)
元秀华(华中科技大学)
张 亮(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)
张 靓(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九院704所)
专题三
空间光通信芯片、器件和部组件技术
专题主席:
刘建国(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)
崔大健(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四研究所)
报告人:(音序)
崔大健(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四研究所)
曹玉莲(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)–窄线宽半导体激光器技术研究及发展趋势
郭精忠(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)–COTS光通信器件星载应用现状与展望
范 峰(航天长征火箭技术有限公司)–空间激光通信系统光电子器件发展现状与研究进展
刘 波(南开大学)
王代华(重庆大学,重庆巅慧科技有限公司)–用于空间光通信的快速控制反射镜技术
夏金松(华中科技大学)–薄膜铌酸锂调制器芯片及器件
杨明远(哈尔滨芯明天科技有限公司)–高可靠性压电陶瓷快反镜技术与进展
张家顺(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)–低损耗二氧化硅混频器芯片
专题四
大气/跨介质/水下信道分析及补偿技术
专题主席:
刘超(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)
梅海平(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)
报告人:(音序)
艾 勇(武汉大学)
曹召良(苏州科技大学)–低成本液晶自适应光学系统研究
耿 超(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)–光纤激光相控阵自适应光学及其空间光通信应用
黄 健(电子科技大学)
李 岩(北京邮电大学)–星地激光链路大气湍流补偿与抑制
刘 超(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)–高可用度星地激光通信技术
梅海平(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)–湍流大气中的折返路径激光光斑统计特性
王明军(西安理工大学)
王 健(华中科技大学)–多场景和复杂介质结构光通信
张 彬(四川大学)–自稳旋转光束的大气长程传输特性研究
张 鹏(长春理工大学)–无衍射光场调控及其光通信应用研究
张 泽(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)–锋芒稳态激光通信技术研究进展
专题五
深空/近地/深海光通信技术
专题主席:
佟首峰(长春理工大学)
于思源(哈尔滨工业大学)
韩俊锋(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)
报告人:(音序)
徐 敬(浙江大学)
薛 彬(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)
周田华(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)
专题六
通导遥一体化光网络技术
专题主席:
汪勃(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)
幺周石(浙江大学)
周会超(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)
报告人:(音序)
李 聪(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)–通导遥一体化的天空地海光网络
谭庆贵(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)–星间宽带RoFSO系统与技术研究
文 峰(电子科技大学)–面向巨型激光星座系统的网络仿真与通信性能分析
张来线(航天工程大学)–激光逆向调制测控通信技术
专题七
光量子通信与网络
专题主席:
陆朝阳(中国科学技术大学)
金贤敏(上海交通大学)
报告人:(音序)
包小辉(中国科学技术大学)
段路明(清华大学)
贾晓军(山西大学)
金贤敏(上海交通大学)
陆朝阳(中国科学技术大学)
王大伟(浙江大学)
汪喜林(南京大学)–面向量子网络的高维光子纠缠与调控
颜 辉(华南师范大学)–高效率量子存储的实现与应用
张 巍(清华大学)
专题八
可见光、太赫兹、中远红外等
多谱段通信技术
专题主席:
迟楠(复旦大学)
陈 智(电子科技大学)
报告人:(音序)
高永胜(西北工业大学)–跨频段高速通信矢量信号光子产生技术
刘俊岐(中科院半导体所)–中远红外量子级联激光通信关键技术
靳 一(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)–星地太赫兹传输关键技术与发展设想
石 磊(西安电子科技大学)–临近空间高速飞行器电磁特征及信道表征
张俊文(复旦大学)–面向空天信息传输的新频谱融合通信关键技术
王光绪(南昌大学)–面向智慧健康照明和高速可见光通信的LED无粉照明技术
左金钟(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)–星载超宽带自适应稀疏联合失真补偿技术
专题九
光计算与智能光信息处理技术
专题主席:
伍剑(北京邮电大学)
王兴军(北京大学)
谢鹏(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)
报告人:(音序)
白 冰(北京交通大学)–基于光计算/光互联的高水平算力供给
白博文(北京大学)
陈 鹏(南京大学)
程增光(复旦大学)
董建绩(华中科技大学)
黄超然(香港中文大学)
郭宏翔(北京邮电大学)
林宏焘 (浙江大学)
刘 勋(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)
石暖暖(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)
伍 剑(北京邮电大学)
项水英(西安电子科技大学)–光脉冲神经元芯片及软硬协同计算
谢 鹏(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)–集成光芯片与光子计算技术
杨俊波(国防科技大学)–光计算器件的智能化设计与应用
张旨遥(电子科技大学)
张文甲(上海交通大学)–光学张量卷积运算部署问题探讨
投稿须知
投稿网址
https://b2b.csoe.org.cn/submission/SOC2023.html
投稿要求
中英文稿件兼收,组委会请专家进行审稿,通过审查的稿件被大会录用,并择优推荐到正式出版物发表。
投稿后两个星期内快速答复推荐结果。收到组委会发的录用通知后,请按通知要求将文章全文提交至各支持期刊网站,由期刊编辑部审核录用后正式发表。
若不发表文章,只希望做粘贴/口头交流,可在投稿系统上传报告摘要即可,题目后注明交流类型(粘贴/口头交流)。
截稿时间
第二轮投稿截止时间:
2023年12月1日
合作期刊
PhotoniX、SPIE会议文集(EI)、红外与毫米波学报(SCI)、红外与激光工程(EI)、光学精密工程(EI)、光子学报(EI)、中国光学(EI)、半导体学报(ESCI)、光通信研究、《中国空间科学技术》(中文核心)、《航天器工程》(中文核心)、《航天控制》(中文核心)、《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》(中文核心)、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》(中文核心)、《数据采集与处理》(中文核心)、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(中文核心)、半导体光电(中文核心)、光通信技术、物理、光学与光电技术等。
会议注册
注册网址
https://b2b.csoe.org.cn/registration/SOC2023.html
会议费
会议费3206元/人,学生2806元/人(不含在职学生)。
2023年12月1日前缴费,会议费优惠为3006元/人,学生优惠为2606元/人。
付款方式
建议PC端操作,避免付费失败影响参会
1.优选在线支付:注册完成后,可跳转到在线支付页面选择“支付宝”付款(可关联发票信息,票务快捷)
2.若银行汇款,请务必注明“SOC+姓名”,以便核对出票
汇款信息
账户:中国光学工程学会
账号:0200296409200177730
开户行:工行北京科技园支行
会议地点
西安建国饭店
地址: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互助路2号
联系方式
会议负责人:(参会报告、会议注册、展览展示)
索尼珂(中国光学工程学会)
022-58168515/15122063125
sonik@csoe.org.cn
加入学会会员
中国光学工程学会
邀您成为会员
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是中国民政部批准的全国性一级学会。会员涉及光学和光学工程领域的科学家、工程技术人员、教授、学者,以及商界精英。学会秉承“创新、协同、求真、务实”的精神,将通过学术交流、成果展示、成果转化等多种形式,搭建一个产学研大平台,推动光学工程的技术创新、注重光学科技的成果转化、面向应用促进光学前沿的工程化。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推荐年轻的领军专家作为学会核心力量,培养一批国内外新领军人物。
想要了解更多大会资讯,欢迎进入活动官网↓↓↓
欢迎分享
↓点赞
↓在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