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向日葵一号卫星”引领低轨导航增强新时代

点击图片上方蓝色字体“慧天地”即可订阅

点击图片可放大观看,更多精彩请留意文末推荐)

2018年9月29日12时13分,向日葵一号卫星搭乘快舟一号甲遥8运载火箭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。向日葵一号卫星又称“微厘空间一号”,由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承担研制,是北京未来导航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发起的120颗低轨微纳卫星构成的导航通信一体化增强系统(微厘空间CentiSpace)的第一颗先导技术验证卫星。

整星重约97公斤,运行在高度约700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,主要验证适用于导航通信任务的微纳卫星平台技术、验证适用于微纳星座的激光星间链路技术、验证和普查通信频段全球电磁干扰情况、开展基于微纳卫星的特殊通信技术、验证星载小型化高精度GNSS测量、高精度定轨与处理技术。

该卫星采用了中科院瞄准商业化星座专门研制的新一代微纳卫星WN100平台,实现了五项重大技术突破:像积木一样组合拼装的模块化可扩展微纳平台结构、代替传统SADA的大功率能源获取二维转动机构、模块化高比冲微型双组元推进系统、模块化微型星间激光通信系统、多体转动耦合及挠性力学下复杂姿控技术,整星具有高集成、低成本、模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等特点。

向日葵一号项目是卫星创新院承研的首个商业航天项目,除了技术上的突破,研制流程和管理方式也进行了大胆创新。科研团队采用项目经理制统一调配资源,将传统的卫星研制方案和初样阶段合并为模样阶段,大大缩短了研制周期。以正样阶段为例,卫星于2018年7月23日载荷正样产品齐套开始,历时40个工作日完成正样阶段全部装配、测试和试验,于9月9日完成出厂评审,9月14日卫星通过公路运输抵达发射场。二十余名团队成员在发射场完成卫星装配(热控、帆板、释放机构)、综合测试、加注、装箭、联合演练直到卫星发射的全流程工作,一共只用了两周时间,高效有序。

———— / END / ————

来源:中科院微小卫星本文作者不详,请原作者及时与《慧天地》联系,我们高度尊重原创,版权归原作者及刊载媒体所有)

荐读

点击下文标题即可阅读

卫星放牧?利用GIS平台在家喝着奶茶玩着手机来放牧

最新!“海洋一号 C”卫星传回首批图像!

放卫星、用卫星、造卫星,中非航天合作大盘点

编辑/ 李发东  审核 / 李梦夏 孟博文

指导:万剑华教授(微信号wjh18266613129)

滚动至顶部